best365体育下载欢迎您!
严密监管、主动防范、广泛参与,政府、企业和媒体要承担不同责任——
从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到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从三聚氰胺问题奶粉到台湾塑化剂风波,从有毒化学品突发污染事件到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化学污染的慢性危害,老百姓近乎谈“化”色变。“我们还能吃什么?”、“我们应该住哪里?”、“化工企业究竟怎么了?”这样的疑问和口诛笔伐频见报端。
为让公众对与化工行业相关的环境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宣传中分享紧急响应对策和管理经验,帮助国内化工行业和企业将事故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巴斯夫公司与中国环境报日前共同举办了一场环保媒体研讨会,邀请环境保护部、上海化学工业区的相关负责人与国内主要相关媒体,共同探讨政府、企业和媒体在相关环境事件中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化学品污染事件为何高发?相关产品的产量和需求量大,行业布局不合理,某些有毒化学品仍在使用化学品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应用广泛。我国是化学品生产、消费大国。据统计,我国已生产和上市销售的化学物质大约有4.5万种,其中列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危险化学品名录的有3832种,同时,每年还要申报约100种新化学物质。从2005年至今,化学品产量更是以年均30%的速度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已有20多种化学品及相关产品的产量和销量位列世界第一,包括氮肥、磷肥、烧碱、纯碱、电池、农药、燃料、轮胎、甲醇、合成纤维等。
化学品的产量和需求如此之大,其在生产、存储、销售、运输、使用以及作为废物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必然会对环境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危害,这是造成化学品污染事件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是,上述行业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也埋下了较大的环境隐患。根据环境保护部有关部门调查,目前国内的化学品生产厂家超过2.5万家,其中长江沿岸的化工企业占总数的45%,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约占17%,还有的企业分布在松花江、辽河等流域。为了方便取水、采水、冷却,从投资总额看,80%的化工企业都建在江河沿岸。
另外,由于我国目前仍在广泛生产和使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禁止或者限制使用的多种有毒、有害化学品,导致有毒化学品的健康环境风险与日俱增。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10年1月~7月,环境保部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119起,其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83起,占突发事件的70%。这些有持久性影响、有生物累积性、有遗传发育毒性、有内分泌干扰毒性的化学品进入环境以后,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都可能造成长期影响。
有数据显示,2003年底,环渤海地区有16种多环芳烃类的化学物质,总量超过1.79万吨,导致这个地区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要求。由此可见,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侧重常规化学污染物的排放,包括一些有特征的污染物,但是对有毒、有害化学品潜在的问题还没有进行有效控制。
政府部门怎么管好?
限、调、防、减、应,五大措施最大限度避免化学品污染事件
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宣布这项条例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加强化学品的管理”不仅列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时也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环境保护部于2008年底专门成立了化学品管理处,目前有关司局正在编制“十二五”期间的危险化学品防控规划、带头起草关于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的指导意见。同时,化学品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和环境风险预防,2010年中国石油化学协会正式成为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的成员,为“责任关怀”行动(注)在中国的大力推广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对化学品自身特性和化工行业带来的环境风险,相关政府部门如何“接招”?对此,环境保护部污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部门对化工行业污染控制的主要措施可以用“限、调、防、减、应”来概括。
其中,“限”字体现在国家各部委近几年出台的多项政策上。2008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2009年7月,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有毒化学品进出口分析管理工作的通知》;去年又先后发布了修订后的新化学物质管理办法及《关于开展全国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工作的通知》,对石油加工/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三大类重点行业中35小类企业的环境风险及化学品开展调查,并与有关部门联合发表意见。2010年10月,环境保护部等9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二恶英污染防治的指导意见》。
政策的密集发布说明,我国已经在完善环境管理制度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特别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等进行了限制性规定,这些努力为实现有毒、有害化学品的限制、淘汰以及环境风险管理打下了基础。
“化工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危险化学品和新化学物质的环境分析管理两个制度。”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即是“调”的内容。他说,要提高重点行业的环境管理准入门槛,针对化学品行业的特征污染物有效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强化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环评,加大对落后工艺和有毒、有害化学品淘汰力度。
当前,不少城市规划、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不断发生调整,因此,对原来不合理的区域和产业布局也应做出相应调整,不仅优化危险化学品相关行业的产业布局,还要规范和推进产品专业化的发展。
化工行业的环境风险重在防范,特别是由于环评制度的局限性,做了环评并不等于进了保险柜。现在,全世界每年有1000多种新的化学物质产生,每年进入中国申报、登记、生产、销售的达到100多种。“对一些化学品的特性,我们还不完全理解。”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有关负责人说,对某些化学品还没有进行风险暴露的评价和资料收集分析。
因此,各地政府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储运及废弃全过程的风险防范,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调查评估,实施环境风险分级管理,推进危险化学品企业清洁生产,实施重点环境管理类危险化学品全过程监管,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的环境监管。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煤化工行业都是应该重点防控的行业。
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这位负责人说,“减”的办法主要是指减少重点环境管理类危险化学物质排放,不仅减少排放,还要减少使用。现在很多企业宣称的“零排放”并不符合科学概念,实际上某些排放物质经过反复浓缩,可能更难处理,处理付出的代价、成本更大,对环境的危害也更大。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减少重点化学品的使用量,控制它的循环利用和处置过程。“现在生产中增加了综合利用回收和无害化处理的环节,未来,我们将推行绿色设计制度,也就是在产品设计的初始,就考虑到它退役后该怎么处置。”他说。
针对环境安全事故高发频发的现象,环境保护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突发环境事件的成因比较复杂,但70%左右都是由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这其中又主要是化工企业事故。事故种类包括爆炸、火灾等引起的气体或液体泄漏;交通污染事故,如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遭遇车祸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违法排污行为和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的排污。
“如何保证环境安全,主要办法就是事前预防、切断源头和事后调查追责。”这位负责人说,危险源和污染源都是环境风险源,要通过环境风险排查,建立防止泄漏的安全生产防控操作;同时,要规范应对排污行为的降污、截污、治理、稀释等措施。
先进企业是怎么做的?
建立三级环境应急体系和响应机制,环境信息公开,保证接受并购企业的环境安全
巴斯夫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化工企业,其产品包括多种化学品、塑料、特性产品、农用产品以及原油和天然气。同时,巴斯夫也是“责任关怀”行动的签约单位。
巴斯夫德国总部占地面积仅7平方公里,却集中了160项安全装置,同时配备了188名消防员,拥有1个应急指挥中心、两个消防站、12名急救医生、28名医学护理人员、4辆环境监测车。
巴斯夫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主席关志华介绍说,在中国,巴斯夫依然沿用了这个应急管理体系的网络化结构。作为一个区域,有亚太地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在区域之下,有国家事故处理小组;最后一层是工厂内的应急小组,由负责每个装置的专业消防员和安全、环保工作者构成。在工厂内,巴斯夫的应急管理体系甚至渗透到车间级、设备级。整个管理体系包括了事前预防、协调、通报和技术评估,保证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给出指导,包括对土壤、大气、水质、人体甚至是植物和农作物的影响评估,并做出应急响应。
巴斯夫的应急响应机制也分为三级,第一级是咨询,接到化学品泄漏的举报后给出防护建议;第二级是指导,派工程、生态专家前往现场提供专业指导;第三级是抢救,由专业消防员和环保工程师实施现场抢救。“举例来说,整个中国大陆都囊括在一级响应之内,我们设立一个电话并制作成消防卡派发给所有承担巴斯夫化学品运输的服务商。无论在何时何地,一旦发生事故,可以拨打电话获得化学品防护对策,帮助司机处理交通事故现场。”
在华东地区的二级响应体系建立在上海和南京之间,十几家化工生产基地之间有密切联系,任何一家工厂都可以就近得到专家的指导。同时,南京一地的生产基地内建立有三级响应,在事故发生时,能派出自己的消防车、救护车和应急队。
为了保证安全,巴斯夫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现有的19个生产基地都已经通过ISO14001认证,并对供应商和运输服务商做了严格审计,去年仅此一项审计就达到了63次。
媒体如何宣传报道?
及时公开信息、解读事实,以降低社会风险
一方面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重化工行业的发展速度加快规模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是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以及政府部门和公民对于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媒体在关注和研究这一组矛盾时,除了追责别人还要勇于承担责任。
我国现在正处于环境事故突发频发的时期,化工行业的环境风险尤为突出。因此,环境应急事件发生后,信息的及时公开、事实的透明解读,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第一诉求。此时,新闻媒体的报道如果不够及时、不够全面、不够公正,就有可能引发不良的社会影响。
媒体固然不可能从政策、技术的层面参与和防范环境风险,也不能直接参与处置突发事件,但是媒体可以通过自己的报道,防止和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社会风险。
所以,媒体报道也可以说是防范环境风险、降低环境突发事件社会影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本次研讨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媒体承担这份使命的职责所在。
注:“责任关怀”(ResponsibleCare,简称RC)行动是化工业界的自发性行为规范,致力于持续提高化学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技术、工艺和产品的环境、安全、健康知识水平与绩效,通过与社会各利益相关方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化学品相关行业在化学品产业和消费链中对化学品的管理责任,保护环境及人类健康。RC理念和运动至今已在全世界52个国家推广,成为一项全球领先的产业界自发环境管理行动。